Challenge-Taiwan 51.5K – 接受,才會有所改變

其它
發表於 2023/05/05 45,777 次點閱 2 人收藏 4 人給讚
給讚
收藏

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,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

這篇會把心得跟備賽、比賽寫在一起,不分篇,所以文長!


好快,又一年了,回到鐵人的賽道,外放感覺真好。繼去年的113的經驗,今年改參加51.5,一樣是個虐心的組別,去年是太陽太虐,而51.5則是時間很虐,每個項目給的時間都恰恰好不會太多,尤其是泳游真的是刺激啊!

比賽成績最終比預設的多了2分鐘,難免有一點遺憾,但真的無愧於平常的訓練,雖然說還是有需要加強的地方,這些經驗都是未來的參考。褪下鐵衣,回歸到工作,又是另一個身分,但歷經這一些過程,又成長了不少。

當然還是要感謝朋友們的協助,還有GF歐霸跟罐頭教練所提供的資源及主辦單位,還有那個認真準備的自己,萬分感謝! 最後還是要致敬那勇敢的你(妳)!

謝謝幫忙的朋友

好啦,我們進入分享!

【賽事成績】

沒放各項成績,是因為大會計時器出了錯誤,但總成績是對的。(我單車跟路跑的時間有誤,T1&T2時間被算到單車整體時間XD)


【賽事裝備及補給】

【主要裝備】

  • 兩件式鐵衣褲(沒選連身是怕會想上廁所不方便)+短袖防寒衣
  • 泳鏡2副 (透明+電鍍)
  • 2022 Giant SCR2 換卡踏+坐墊,剩餘為原裝配備
  • 騎車用卡鞋和跑步用ADIZERO SL

剩餘大會規定或是人身用品就自主準備(ex.安全帽、號碼帶…等),如有新購裝備,在比賽前一定要都試過,才有調整的空間。


【補給品及轉換規劃】

  • PURE gel  P.TEAM gel
  • AminoVital Bcaa
  • SaltStick
  • RaceOn 咖啡因錠


依序分裝及使用

  • 比賽前一天睡前 Bcaa*1
  • 比賽當天早餐後 Bcaa*1 + 咖啡錠*1
  • 比賽前30分 P.TEAM gel *1
  • T1轉換區,先吃PURE gel+Bcaa+ SaltStick,車上帶PURE gel*1
  • T2轉換區,先吃P.TEAM gel +Bcaa,身上帶PURE gel*1


上述騎車跟路跑段的使用時間,要提早吃,定時補,不要等到有狀況才補就太慢了,所以平常練習的時候就要抓一下。


【賽事過程】

【游泳篇-備賽】

有了去年的賽事經驗,這次參賽給了自己目標,希望能用自由式比完游泳項目。當立下這個宏願後,很多事就開始接踵而來。

這邊先感謝GF歐霸提供的資源,讓我得以參加鐵人工廠罐頭教練的團體泳課,也讓我真正進入自由式的世界。

當還沒接觸自由式時,我覺得舉重的挺舉跟抓舉是很難的,但當開始學自由式後,舉重相對的變簡單了(笑)。為什麼這樣說?因為這不是陸地運動,不是每天都可以接觸到的,不像跑步騎車,所以要練習就是要進泳池,然後也不是上個10堂團體課就一定會,太多人會有這樣的想像,所以上課對我來說就是技術日,每周都還會抽出2-3次去泳池複習跟堆疊一些泳量。

跟著罐頭教練上了2期的團課,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,所以這真的不花時間不行,把自己的數據拉出來看,整整花了9個月的時間在練習自由式這件事上,前面9-11月跟著團課和自己的自主練習,12月突然陷入一個低點加上確診,那時候感覺自由式完賽無望,光游個200就喘得要死,再加上當時換氣動作太大有一點拉到脖子,轉向都不太舒服,心情很差,差到就想說那就蛙式吧。

直到過年回家,還是持續練習,然後把心一橫,游就對了,拆段游完1500,看時間怎樣再說,那時也不太管技術,把目前能夠做到的就去做,記得分了400*3+300,中間休息1分鐘,大約落在50分完成,當下感覺終於有點突破了,好像真的可以用自由式完賽(其實50分是要被關門,只是當時覺得我真的游完了)。接下來到賽前就是大量的堆泳量,一直到比賽前二周分別測了兩次,有穿防寒衣(37分)跟沒穿防寒衣(40分)。這次游泳真的是卯足全力準備,這項被關門就什麼都沒有了。


【游泳篇-比賽】

前一天的試游,游了兩次,無防寒衣下順順的游完,整體感覺好太多了,心想明天穿上裝備,會再好一點。

比賽當天下水毫不猶豫往中線去,我就是要游中間! 3-2-1-GO!大亂鬥開始了,我沒有最後下,我用自己的節奏下水出發,但不免還是會被捲入大亂鬥現場。約莫200後才覺得比較舒服,順順的游,然後蛙式起來定位,這次看軌跡真的很好,沒有亂跑!一直到折返後,開始有點狀況,覺得防寒衣的壓迫感讓我的呼吸有點不太舒服,於是把速度再放慢一點,看錶1000m 25分已經比練習的時候還快,再降速讓自己舒服一點,結果一放放太多,有點超過自己的設定,但還是順順的上岸,終於沒有白費先前的努力!這段路走了9個月!


【腳踏車及跑步篇-備賽】

腳踏車跟跑步的備賽,下面我就簡單帶過去即可,因為很多都是從這兩個運動開始入坑三鐵,所以維持如常訓練,再針對比賽距離作調整即可。

腳踏車部分,這次就少了很多次的外騎,改成踩台跟飛輪的訓練,然後有去測一次自己的FTP,機測215W然後打個0.9折(實際上路後的狀況會比機測略低),約略落在200W,然後也感受到甚麼是把自己逼到極限。隨後找出自己的舒適區間做為後續訓練的依據。訓練上一周會在室內騎3-4次,每次約1小時。


跑步部分,繼去年113爆炸性崩盤後,都會有點陰影。訓練上一如往常,按照自己的課表跟節奏進行,我是用台北馬當成一個分界跟目標來訓練(結果12月確診,這個月訓練量低落)。跑步跟泳游的分界點就落在1月份,1月後跑量就慢慢下降,游泳量變大。每周還是會維持跑2-3次,但到賽前2周幾乎都沒在跑步,騎車跟游泳居多。


【腳踏車及跑步篇-比賽】

這兩項的內容大致上都算滿意,天氣幫忙,身體沒出現太嚴重的狀況,順利完成。

游泳後進到轉換區,先吃了補品,然後快速的轉換騎車裝備,這部分在比賽前也做了2-3次練習,所以整個流程都算順利。出T1後上車,這時感覺小腿有點快抽快抽的,然後又不小心按錶多按一下,跳到T2,結果整路都沒有配速可以參考,只有時間可以看,心想慘了,沒有配速看會不會暴衝然後就抽了,索性就按平時練習的感覺下去騎,前段20公里約略都落在均速28-30左右,然後在折返點吃了包果膠。過了折返點,開始有集團,大家心照不宣,能吸就吸,我當然也不例外,平路就躲到集團內(確實我的車跟大家的車層級有段差距,想快也快不了多少),遇到爬坡我就會自己出來踩,避免陷在一個要進不進的狀況,這樣的狀況持續到中華大橋前才開始拉長,隨後也順順的進T2。

跟上集團

進到T2,補品先塞,快速的換鞋,心裡祈禱不要跟去年一樣3K後就整個崩盤。前面1-3K因為剛騎完車,腳還是動很快,心率也有一點偏高,把配速先降到6分,一部分也是因為重回這個賽道,要先解除去年的陰影,順順過前3K。3K後跑起來還是感覺偏熱,策略就是每個水站都要進去喝水,即便只有10K。3K後的配速就拉回530-540這個區段,有嘗試著配快一點,但身體不允許,大腿小腿都感覺隨時要抽筋,心想順順完賽就好。今年終於有好好地跑步(笑),進終點前在草地上還差點跌倒,有夠糗。


【肌力訓練及疲勞恢復篇-備賽】

這部分也是我在備賽時會做的事情,不要小看肌力訓練,因為身體是最強的裝備,尤其在單車段的時候更能顯現,這次的單車段最後均速是32完賽,我是騎SCR2只有8速,但如果能有好的身體條件加上好的裝備,整體發揮會更好。

為什麼要練肌力? 最主要是避免受傷,然後打造強壯的身體,才能接受更多強度的訓練。比賽前一個月,我會把肌力訓練次數降為1-2次/周,在這之前我是每周3次肌力訓練,其中有1次是動態恢復。好不好用? 非常好用!

但這邊要在說明,游泳、騎車、跑步三項我視為專項運動,有各自對應的肌群運作及能量系統配合,舉例來說跑步厲害的不代表游泳就厲害,一樣是動作經濟性的概念,而這部分就是特定肌群與能量系統間的配合,所以跑步要好就要練跑步、游泳要好就要練游泳、騎車要好就要練騎車,簡單且清楚的觀念,但卻很容易被想成只要把肌力練好其他項目就能大幅提升,中間其實還有一個轉換的過程,這是一定跑不掉的。所以有好的肌力固然重要,但也要學會如何去運用才能使運動表現提升。

在疲勞恢復的部分,休息也是訓練的一部分,不要捨不得休息,也不要眷戀高峰,有好的恢復才能迎接下一個強度的訓練。疲勞累積是多元的,來自四面八方,要有能解讀身體的能力。如果真的無法靜下來,那可以改用動態恢復的方式(低強度訓練)來排除疲勞,但一定要守住不進強度區,另外是按摩跟伸展也一定要做,好好的按摩放鬆1小時,會差很多。然後再多的補品,都不比好好地睡上一覺,人體是有自我修復功能,總是要給點時間。

上述,大致上是這次準備跟比賽的過程,致敬那勇敢的你(妳)!

往下滑看下一篇

檢舉

我認為這個內容是
廣告
情色
侵權
其他

請在此留下訊息,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

跑步足跡 + 30